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建设 >> 新闻动态 >> 正文

涉外法治实习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师生走进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

发布日期:2025-09-16

点击量:

  戴靖婉于2024年在“信贷获取”项目组实习。在前法律官员Ian Li和协会副秘书长Anna Veneziano的指导下,她参与了《开普敦公约》及其《空间资产议定书》的相关工作,重点研究了该公约及议定书中的债权人救济制度。同时,她还协助撰写了UNIDROIT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发言稿,并积极参与多场与《空间资产议定书》相关的会议,负责整理与撰写会议记录。通过此次实习,戴靖婉提升了跨境法律研究与国际协作的实务能力。


 冯舒悦|中欧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冯舒悦照片)

   舒悦于2025年在文化遗产工作组实习。在协会首席法律官兼条约保管人Marina Schneider女士的指导下,她主要参与了孤儿文化物品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协助起草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的报告;开展国际法中文化物品重要性概念研究;参与相关合作伙伴会议并撰写会议报告。通过这段实践,冯舒悦不仅深化了对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框架的理解,也积累了跨文化沟通和多边合作的实践经验

 袁泽|国际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袁泽照片) 

袁泽于2025年在电子登记设计与运营最佳实践项目组(BPER)实习。实习期间,他主要从事与电子商业登记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包括检索并总结有关电子登记系统运营的文献与国际标准,协助完善《电子商业登记最佳实践指南》的相关内容,参与第九届BPER项目研讨会并合作撰写会议报告。通过实习,袁泽在信息检索、制度比较与跨境合作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拓展了国际法治与数字治理的视野

包海日|国际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包海日照片)

包海日于2025年在高级法律官员William Brydie-Watson先生的指导下,主要参与了《开普敦公约》及其《矿业、农业和建筑设备议定书》和《保理示范法颁布指南》两个项目。实习期间,包海日围绕议定书的推广、批准与实施开展工作,包括收集并整理全球相关设备的进出口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撰写议定书在特定国家实施的经济效益报告,以及就议定书与国内法进行比对研究,评估其纳入国内法律框架的可行性。同时,她积极参与工作组会议,负责记录专家意见与讨论,并撰写会议报告。此次实习使她在数据分析、法律比较与国际合作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邹依佳|民商经济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

(邹依佳照片)

邹依佳于2025年在“有效执行和最佳实践”组实习,主要负责执行相关文件的支持工作,协助团队日常运转和项目推进,具体任务包括:参与修改完善法规原则草案;整理和归档各类工作文件与资料;记录并跟进会议纪要。通过这段经历,她不仅深化了对跨境执行机制的理解,还在文件处理、制度完善与团队协作中锻炼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在跨境法律事务中的实务胜任力。

惟祎|国际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

(胡惟祎照片)

 2025年,胡惟祎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组织实习合作渠道的严格选拔,作为首届Legal Senior Intern加入协会,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参与《开普敦公约》及其《铁道车辆议定书》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比较法律研究、法律报告撰写,以及协助组织讨论与会议,重点关注登记系统在各国落地及与国内法的衔接。通过此次实习,胡惟祎拓展了全球视野,提升了跨文化沟通、国际协作与实务操作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2013级校友广州大学法学院狄行思老师

(狄行思老师照片)

 我校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合作还延伸至校友群体。狄行思老师于2024年前往罗马进行访问研究,研究题目为“揭秘欧洲去中心化机器人顾问:加密资产与人工智能的监管困境”。访问期间,狄行思老师与UNIDROIT内部及外部的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学术交流,拓展了国际法研究视野,并推动了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监管问题的探讨。



展望

 通过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实践与锻炼,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不仅积累了国际法研究的学术经验,也提升了参与国际法实务工作的能力,培养了在跨境法律事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全球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全球胜任力。

 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将持续拓展和深化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在国际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学校将充分发挥学术优势,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全球治理及国际法治建设贡献法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