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本科招生
学籍管理
教学研究
教务管理
考务管理
实践教学
教材建设
质量监控
教学服务
交流培养
实验教学
发布日期:2025-11-27
点击量:
11月25日,教务处联合法治信息管理学院、国际法学院,特邀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盖珂珂教授走进我校“人工智能导论”必修课课堂,以“大模型认知安全的风险与挑战”为主题授课。
课堂聚焦:洞察大模型认知安全前沿
认知安全的内涵与挑战
盖教授开篇明义,指出大模型深度融入信息传播与决策辅助等领域,认知安全已成为重要时代命题。他从价值伦理、信息真实性等维度解析认知风险,强调这既是技术挑战,更关乎社会信任构建与个体认知权益。
技术机理与风险溯源
基于大模型核心技术,盖教授剖析了"AI幻觉""算法偏见"的生成机制。模型追求语义连贯可能偏离事实,以可信姿态传播错误信息;训练数据中的社会偏见也会通过生成内容影响用户认知。他通过法律、医疗等领域的案例,生动展现了风险的具体表现。
治理框架与实施路径
面对挑战,盖教授提出"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素养提升"三位一体治理方案:技术上增强模型可解释性,制度上建立跨领域标准,应用上提升公众信息鉴别力,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AI生态。
多元互动激发深度思考
盖教授"理论+案例+互动"多元授课模式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围绕AI内容真实性、算法公平等议题深入讨论,盖教授就技术发展与安全平衡等实际问题答疑,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学子心声:多维视角下的认知安全思考
袁钟一(法治信息管理学院):“课程让我认识到,在科技与法律交融的时代,我们肩负着推动技术向善的重要使命。”
程好好(国际法学院):“AI再强大也无法替代人性温度,我们应当用技术增进理解而非疏离。”
董鑫(国际法学院):“保持独立思考至关重要,要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主导思维。”
邬心岚(国际法学院):“法律应当前瞻布局,为技术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和规范。”
协同创新:深化联培机制,培育时代新人
本次邀请联培高校教师授课,是教务处继邀请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教师授课之后的又一举措,是学校推进联合培养机制建设走深、走实及推广的重要成果。通过依托文工交叉联培项目平台,引入校外师资参与课程建设,实现了校际资源优势互补与教学需求精准对接,展现了协同育人的创新成效。
作为学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专家进课堂活动有效提升了课程的前沿性与实践性。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联培合作,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通过科普视频引进、联合师资授课等方式继续发挥联合培养的平台优势,完善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为培育具备数字素养、法治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篇:深化交叉智链 同育法工人才 我校与北京邮电大学召开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