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部署,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要求,今年暑期,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分别在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FC)、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ICRC)、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中国—东盟中心(ACC)等国际组织开展实习实践。此次实践活动依托我校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是“100+涉外实习实践”计划...
戴靖婉于2024年在“信贷获取”项目组实习。在前法律官员Ian Li和协会副秘书长Anna Veneziano的指导下,她参与了《开普敦公约》及其《空间资产议定书》的相关工作,重点研究了该公约及议定书中的债权人救济制度。同时,她还协助撰写了UNIDROIT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发言稿,并积极参与多场与《空间资产议定书》相关的会议,负责整理与撰写会议记录。通过此次实习,戴靖婉提升了跨境法律研究与国际协作的实务能力。...
2025年9月1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与小米集团在海淀校区举行调研座谈会,围绕“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展开深入交流。副校长刘艳红、小米集团法务部政委王惠、小米集团法务部及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人共同参会。刘艳红对小米集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多项举措,她表示,面对全球经贸格局变化,高校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
2025年9月8日至10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主办的第七届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大会共开展1场全体大会、20场平行论坛、1场大型展览,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等多部报告和相关国际标准。出席会议的嘉宾来自40多个国家,包括多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或代表,以及国内外能源电力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和...
为深化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2025年8月18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圣伟律师事务所共同举行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捐赠签约暨基地揭牌仪式。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教务处处长罗智敏、国内合作处副处长郑大好等领导和老师,以及圣伟律所代表出席了本次仪式。 圣伟律所党支部书记宫兆明律师代表律所致欢迎词。他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2022级的两位本科生于7月16日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在LongtonBlackwell律师事务所开启为期6周的涉外法律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依托中国政法大学与澳大利亚Longton Blackwell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协同育人协议,是我校“100+涉外实习实践”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年度本科生开展的首批海外律所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涉外法律实践活动,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法律实战能力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及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机构、学术机构与实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阳)建设成高水平的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我校与朝阳区司法局以合作为基石,经过组织申报、论证等严格遴选程序,共同推出“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阳)十大涉外课题”,现予公...
2025年5月26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领导小组调度工作专班工作例会在海淀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副校长刘艳红出席会议,调度工作专班成员、涉外法治系列教材主编及参编人员代表共4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罗智敏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涉外法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月度工作汇报,全面梳理近期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及课程建设、检校及校企合作、海外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工作进展。随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