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通识主干课程的工作通知
时间:2015-03-06 10:33:23  来源:教务处   点击:

 

 

各院、部、所、中心:

 

按照校通识教育委员会相关工作部署,现面向全校在编教学科研机构组织申报新的通识主干课程。

我校通识主干课程建设工作始于2010年春季学期,通识主干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深刻认识社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公共品质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为目标,坚持整体结构优化与专项素质教育相结合原则、统筹管理与单独运行相结合原则、重点建设与评估淘汰相结合原则,切实提高通识主干课程建设质量,提高通识教育效果”为指针。

校通识教育委员会计划在申报基础上遴选10门左右课程予以重点建设,以促进课程数量在人文素质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上的均衡分布。

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希望各单位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此次通识主干课程申报工作。此后,此类课程将不再大规模组织申报。

 

一、通识主干课程申报工作要求

 

1.以学院或相应一级机构为单位组织申报

为保证通识主干课程建设以及课程运行和管理的质量与效果,以学院、教学部、研究所(院)、研究中心为单位开展组织申报工作。

2.通识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通识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由课程所在单位负责遴选并报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申报阶段,由所遴选的课程负责人负责申报书(附件《中国政法大学新课程开设申请表》)的填报。

课程负责人将负责通识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运行等工作。课程负责人是通识主干课程建设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是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各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负责人遴选工作,选择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课程申报时应有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基本考虑。教学团队应当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合理的技术职务结构与知识结构,数量规模要适度,能够满足五年内春秋学期连续开课、大容量开课(目前因通识主干课程数有限,要求每门课程每学期400个课容量)的基本要求。

3.申报时应明确课程的通识教育功能定位

申报的通识主干课程,应当有清晰的通识教育功能定位:首先,应当符合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与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各版块的设计相契合(见下表);其次,应区别于已有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通识教育价值,并与《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两门通识核心课程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递进发展的关系;第三,应结合通识主干课程各类别的基本内涵与课程所属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通识化”设计与改造,以保证课程基本素质教育功能的实现。

通识主干课程中的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课程在结构、数量方面亟待改善,学校鼓励有能力、有建设意向的教师跨学科积极申报,所在单位应给予支持。

表一:通识主干课程类别基本内涵

通识主干课程类别

基本内涵

目前已开设的13门课程

人文素质类

哲学智慧之熏陶、美感能力之植被、经典阅读之导引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中国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逻辑导论》、《批判性思维》

社会科学类

人文社会之思索、现代公民之培育、全球议题之省思

《当代中国社会》、《现代经济学理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前沿》、《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社会心理学》

自然科学类

科学精神之启蒙

《自然科学史》、《文科高等数学》

 

 

二、通识主干课程建设周期

 

通识主干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两阶段。

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科学规划、建章立制、保障开课,建设周期为2015年4月—7月。在本阶段当完成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在春秋学期大容量连续开课;完成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完成课程专题网站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的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持续投入,动态调整,提升品质,建设周期为2015年9月—2016年7月。本阶段课程建设与运行同步展开,应当在前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基础上,通过课程教学进一步优化课程讲授内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通识主干课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建设周期期满后,学校对通识主干课程进行课程建设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内容,对于评估不合格的主干课程,将不再对其进行重点建设,而在其相同学科内按照主干课程遴选程序另行遴选。

 

三、通识主干课程建设保障经费

 

学校对通识主干课程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课程建设经费按照4万元/门的标准以专项资金划拨形式进行支持,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教材、课程大纲、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运行经费,按开课学期拨付运行经费7400元/门。

 

四、申报截止时间

 

通识主干课程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15日。各单位应在当日前(包括当日)将申报材料送交教务处教研科(昌平校区办公楼A301)。

联系人:赵强  联系电话:58909095

附件:中国政法大学新课程开设申请表

 

                            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教务处  代章)

         二一五年三月六日

 

版权所有©2013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