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19-07-21 12:26:55  来源:   点击:

7月20日上午,第七届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和致诚公益律师团队联合举办,参会人员包括来自耶鲁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威廉玛丽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的大学生。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教授菲力克斯·达塞尔、法国国立昂热大学的教授莱蒂迪娅•朗格卢瓦、英国德福蒙特大学的教授丹尼斯·贝克、中国政法大学张卿教授是本次研讨会评议嘉宾。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致诚公益老年法律服务项目负责人刘晓颖律师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志愿者及公益法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全程工作语言为英语。



本届学术研讨会由四个主题单元构成,分别为:1.“基于互联网的中国海外劳工法律服务平台搭建”;2.“大学生组织与公益律师间网络联动平台的搭建”;3.“志愿者网络平台的组织协调与可持续的运行方法”;4.“互联网时代农民工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公益法律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议。参会同学通过会前投稿、论文遴选、原创性检查等环节,层层选拔,并于研讨会上进行了课题展示,接受与会专家的评议。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与学者共同参与,对论题“互联网时代的志愿者公益法的发展”进行了不同视角研讨,实现了对公益法的立体化探索与诠释。



 

在研讨会的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强副教授对与会来宾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对同学们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点评,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仅仅是工具和媒介,而“人类”则处于核心地位,是网络的掌控者和使用者,未来公益法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善用网络这一工具。

论坛闭幕环节,论坛联合主办方共同为参加公益实习实践的同学颁发了优秀实习实践证书。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致诚公益老年法律服务项目负责人刘晓颖律师为论坛致闭幕词。她讲到当代大学生公益法论坛,应着重于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性。法学不是纸上的泛泛空谈,而公益法更是如此。唯有实践,才能将互联网与公益法紧密联结,并发展壮大。第二,公益性。公益的核心思想是唤醒良知,同学们通过实践、通过准备论文,要看到世间的缺憾,要触摸到人类的良知,要用智慧找到多利少弊的解决方法。第三,国际性。公益法论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会集国内外的能人志士,共图发展。第四,学术性。学术,不是仓促的、简单地按照要求提交几篇论文、写几篇心得;学术一定要系统,要广博,而且学有所长,精益求精。



 

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与致诚公益律师团队联合举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完全由全球本科生自我组织、以公益法为主题的、跨国学术研讨会。今年已是成功举办的第届。学校将联合致诚公益继续举办并完善该研讨会,并在公益教育的大维度下提升研讨会的品牌和影响,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助力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版权所有©2013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