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创新创业砥砺探索 六届学术争鸣全面开花——第六届本科生“创新论坛”圆满闭幕
时间:2017-12-04 09:32:46  来源:   点击:

12月2日,我校第六届本科生“创新论坛”决赛在昌平校区逸夫楼刘皇发报告厅举行。经过激烈角逐,蒋淑蒙等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李新豪等6名同学获得二等奖,郑立晨等8名同学获得三等奖。教务处副处长、外国语学院王强副教授致开幕辞并为学生评委颁发聘书。毕向阳副教授、翟远见副教授、王贞会副教授参加论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教授出席闭幕式并颁奖致辞。

王强在开幕辞中指出,本届创新论坛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创新论坛的创新之处在于学术创新,同学们经过一至三年的学术积淀,需要这样一个发声的平台;第二,这是一个交锋的论坛,是参赛同学、学生评委和点评专家三者之间的交锋和碰撞;第三,论坛邀请了全方位覆盖所有专业的专家和学生评委,论坛给了参赛学生向专家、评委发表学术立场和阐释学术观点的平台;第四,论坛重视国际化视野下对英文能力的培养,增设英文鼓励政策;第五,论坛从初赛到决赛均有各专业优秀的青年教师从学术上进行指导把关,他们都是各自学术领域的领头人,保证了创新论坛的学术特色和品质。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畅所欲言,完全展示自己的真实学术面貌,为在将来成为各界杰出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焦洪昌在闭幕辞中指出,“创新论坛”是本科生自治自办的学术赛事,旨在培养我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学术自治的能力。同时,创新论坛的各环节设置,其严格程度同国际会议相当,甚至高于国际会议的标准,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将对国家未来法学及其他学科创新的发展起到推动左右。法大创新论坛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发展为同“学术十星”等法大一流学术竞赛相媲美的学术活动,学校应该创造更多这样的平台,让法大学生在学术培养和历练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他进一步指出,本科阶段是走上学术之路的开端,写好学术论文是每个人面临的长远课题。本科生应注重引用文献的权威性,论文应更注重规范性,写好学术论文,做好学术研究,这对进一步深造、学习以及人生进一步发展都会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对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生“创新论坛”举办五年以来,所收到的学术论文数量不断攀升,质量逐年提高。六届共收到参赛论文近400篇,其中95篇论文进入复赛;共有105名学生参加了复赛和决赛阶段的比赛;共有130余人先后入选学生评委团;参赛选手和学生评委均来自我校各个专业。本届创新论坛共收稿77篇,其中英文论文11篇。经过初赛角逐,有16篇论文(其中5篇英文论文)、17名同学进入复赛和决赛。参赛同学来自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应用心理学等6个专业。论文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如《On Beccaria’s Viewpoint of the Prohibition of the Judicial Authority on Interpretation》-《贝卡利亚禁止法官释法观点述评》),也有实证研究(如《天猫商城默认排序规则导致商品垄断研究》),充分反映了我校学生学术创新的深度与广度、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为适应国际化培养的要求,从本届创新论坛开始,鼓励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使用英文参赛。同时本届“创新论坛”增设“魅力评委”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9月以来,教务处发布了《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等文件,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学生可以通过修读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本科生创新论坛即是“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论坛的发展也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的一个缩影。经过五年六届的砥砺探索与不懈努力,我校本科生学术创新、百家争鸣的气象已初步形成。今后学校将继续在制度设计、管理服务上加强建设,增强创新论坛的活力和影响力,坚持论坛的“本科生自治自办”、“重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鼓励创新”的特色,通过这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抓手辐射、带动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版权所有©2013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