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科学出版社在合肥组织了“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论坛暨科学出版社第十六届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与出版”研讨会,全国各地高校近六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几位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做了“互联网+时代技术何以革新教育”的报告,他指出信息时代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了教育的改变,作为教师现阶段面对的是带有明显数字原住民特征的授课对象,教师需要跟得上学生,技术延伸了人的大脑,其教育方式必然面临着变革,他引用了教育大家杜威的经典话语: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学生将生活在过去;来自清华大学首创“雨课堂”的于歆杰教授分享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在线课程建设及经验,探讨了教学工具、技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落地使用,与会者深受感染和启发;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朱志武教授主讲了他们学校在课程建设规划及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举措和实践,比如鼓励教师用新形态技术手段设计原有课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等;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江珩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他所理解的新形态下教材建设的变与不变。在高校纸质教材、传统选用模式仍在主导地位,大部分出版社数字资源平台尚未投入使用,数字课程出版仅在少数出版社试点,新型教材销售和使用模式还在探索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教材建设的新常态构建刚刚发轫,任重道远,教材工作需要创新。
最后与会者围绕议题参与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高等教育的教与学正面临根本变革,这是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最大推动力。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出发点应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材与课程、课堂关系不是依附而是融合一体,因此,配套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建立课程完整的网上学习资源,建立同时适用于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立体化数字化教材,这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及出版机构共同探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