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我校涉外法治建设、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工作(以下简称基地),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领导小组工作办法》,2025年4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领导小组调度工作专班工作会在我校海淀校区召开。副校长卢春龙、刘艳红出席会议。涉外法治领导小组调度工作专班成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罗智敏主持。

罗智敏代表涉外法治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向调度工作专班汇报了学校近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情况,详细介绍了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实验班选拔方案、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揭榜挂帅”项目制建设方案以及基地人才培养实施细则的制定情况。
2025年,学校系统化推进涉外法治领域建设,召开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举办了首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发布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及“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实验班课程体系”。不断深化创新协同机制,多次与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外交部条法司、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涉外法治协同实务部门开展专项调研,举办系列研讨会,探讨“二次选拔”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下一步,学校将扎实推进朝阳基地实体化建设,持续拓展协同实务部门及实务导师,扩展实习实践平台。
涉外法治领导小组调度工作专班成员代表主要围绕实验班选拔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制建设方案、基地人才培养实施细则等主题进行讨论,分别就实务导师保障机制、学生选拔细节及参与情况、本硕课程建设衔接、校内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卢春龙强调,要切实落实调度工作专班工作会每月工作例会机制,统筹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实务导师聘任机制,争取工作经费资助。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为保障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制度保障。
刘艳红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最后她感谢参会人员深入研究、畅所欲言,为我校涉外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